“禁塑令”颁布实施近两年,但目前不少集贸市场仍在使用塑料购物袋。尤其是农贸市场,“禁塑令”更成了一纸空文。
27日,昆明市工商管理局传来最新消息,《云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规定(草案)》已在征求相关行政部门的意见,按计划今年内会公布实施,这样一来,该规定将成为全国首个“禁塑令”的地方法规。
该法规最大的亮点是明确提出了生产违禁塑料袋的处罚,最高可达到3万元。
场景镜头
农贸市场柜台挂满塑料袋
7月16日上午,记者在昆明市篆新综合批发市场看到,几乎每个从市场门口出来的顾客手中都提着几个颜色各异、大小不一的塑料购物袋。在一个豆腐摊前,柜台边上挂满了白色塑料袋。一位姓张的女士买了3公斤豆腐,摊主麻利地在豆腐上套了个袋子,张女士担心袋子太薄,怕半路破了,走出几步又回来让摊主再套了一个。摊主告诉记者,像这种情况每天不下十几起。当问及塑料袋是否收费时,旁边一位卖菜的大妈说:“知道有个‘禁塑令’,才颁布实施的时候,工商部门查得严,大家都改用环保塑料袋,来买菜的人都有意见,久而久之,大家都免费提供了,何况像我卖的这种小白菜一把才一块钱,你再收几毛的环保塑料袋钱,哪个还来买你的菜?”
一位提着菜篮来买菜的大妈告诉记者,自从“禁塑令”实施以来,她就改提菜篮子,尽量不用塑料袋了,但还是麻烦不少,有时买菜买熟食还是非用塑料袋不可,没有可替代的塑料袋,禁塑实行起来肯定很难,而且不方便。记者在其他农贸市场走访调查,发现农贸市场上的“禁塑令”成了一纸空文,禁而不止。
大型超市提供有偿环保袋
7月17日下午6点,在昆明市家乐福世纪店三楼的10号收银台前,记者发现该处没有提供免费的塑料袋,只有环保袋。一位工作人员说,自从“禁塑令”实施以来,本着自愿原则,超市就为顾客提供有偿环保购物袋,现在大的5块一个,小的4块5,起初很多人都埋怨,如今顾客已经对此习以为常,有时到了晚上8点多就卖完了每天提供的购物袋。不过部分顾客嫌贵,会自带竹篮或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。
在昆明王府井生活超市川流不息的人群中,绝大部分人手里都提着一到两个布袋或者直接背着包来逛超市,但在出口处,记者却发现一位30多岁的先生推着满满一车生活用品往外走,记者问他没个袋子装,待会怎么拿回去,这位姓杨的先生解释说不必担心,他是开车陪妻子来买东西的,而且车里面就备有环保袋,家里面也常备环保袋,“禁塑”是个好事情,造福后代。
随后,记者在沃尔玛、好又多等大型超市,一心堂、健之佳等大型药店调查,发现大型的超市、药店都在执行“禁塑令”,取得很好的效果,购物者也慢慢地适应了环保袋的使用习惯。
关键问题
工商管理:“禁塑”无替代品
昆明市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安明说,“禁塑令”实施近两年,问题还是不少。
首先,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没有一种可以向市场广泛推广的替代品,比如在市场上买肉食或者豆腐等东西,不用塑料袋装的话还真不知道找什么来装适合;
其次,百姓不支持,塑料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一时半会儿是难以改变这种习惯的;
另外,在昆明的城中村散布着各种生产违禁塑料袋的小作坊,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很难查处,即便用玉米、土豆生产可降解塑料袋,它的高成本一般人难以接受,何况用玉米、土豆做原料会消耗大量的粮食……
“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找到廉价替代品,并做到有法可依,使市民树立环保意识。”据安明介绍,目前北京一家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已落户昆明,他们将往原料中添加一种化学剂,使这种塑料袋能在两年内自动分解,而且成本低,适宜在全社会推广使用。
禁塑升级
违规生产最高罚款3万元
昆明市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安明介绍,到现在为止,全国实行“禁塑令”的只有海南与云南,其他地方只实施“限塑令”,云南禁塑总的来说做得比其他地方要好,但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原来只发了“禁塑令”,却没有相关配套的措施,他们执行中也只有根据其他相关法规查处,但这样会形成一些瓶颈与难题。
可喜的是,经过工商等部门多年的反映,目前《云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规定(草案)》已在征求相关行政部门的意见,按计划今年内会公布实施,该规定出台将成为全国首个禁塑地方性法规。
他说,该草案出台,将使“禁塑令”做到有法可依,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,执法起来会从源头上堵死生产与销售两大关键点,将“禁塑令”进行到底,同时,该草案设定了处罚条件,只要生产不合规定塑料购物袋的,可罚款1万元~3万元,生产厚度小于0.025毫米、完全可降解塑料袋的由相关部门监督改正,罚款5000元至1万元,而且,对销售、提供塑料袋的也有一定的处罚等。